

⑴為什么離心泵啟動時要關閉出口閥門�
答:防止電機過載。因為電動機的輸出功率等于泵的軸功率N。根據離心泵特性曲�,當Q=0�N最�,電動機輸出功率也最�,不易被燒壞�
⑵為什么啟動離心泵前要向泵內注�?如果注水排氣后泵仍啟動不起�,你認為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為了防止打不上水、即氣縛現象發生。如果注水排完空氣后還啟動不起來。①可能是泵入口處的止逆閥壞了,水從管子又漏回水箱。②電機壞了,無法正常工作�
� 離心泵特性曲線測定過程中 Q=0點不可丟,為什么?
答:Q=0點是始點,它反映了初始狀態,所以不可丟。丟�,做出來的圖就有缺憾�
� 啟動離心泵時,為什么先要按下功率表分流開關綠色按鈕�
答:為了保護功率��
� 為什么調節離心泵的出口閥門可調節其流�?這種方法有什么優缺點?是否還有其它方
法調節泵的流量�
答:調節出口閥門開度,實際上是改變管路特性曲�,改變泵的工作點,可以調節其流量。這種方法優點是方�、快�、流量可以連續變化,缺點是閥門關小時,增大流動阻力,多消耗一部分能量、不很經�。也可以改變泵的轉�、減少葉輪直徑,生產上很少采用。還可以用雙泵并聯操��
⑹為什么在離心泵進口管下安裝底閥?從節能觀點看,底閥的裝設是否有利?你認為應如何改��
答:底閥是單向止逆閥,水只能從水箱或水池抽到泵體,而絕不能從泵流回水箱,目的是保持泵內始終充滿水,防止氣縛現象發生。從節能觀點看,底閥的裝設肯定產生阻力而耗能。既不耗能,又能防止水倒流,這是最好不過的��
� 正常工作的離心泵,在其進口管上設置閥門是否合理,為什��
答:不合理,因為水從水池或水箱輸送到水泵靠的是液面上的大氣壓與泵入口處真空度產生的壓強差,將水從水箱壓入泵體,由于進口管,安裝閥門,無疑增大這一段管路的阻力而使流體無足夠的壓強差實現這一流動過程�
⑻為什么停泵時,要先關閉出口閥,再關閉進口��
答:使泵體中的水不被抽空,另外也起到保護泵進口處底閥的作用�
� 離心泵的特性曲線是否與連結的管路系統有��
答:離心泵的特性曲線與管路無關。當離心泵安裝在特定的管路系統中工作�,實際的工作壓頭和流量不僅與離心泵本身的性能有關,還與管路的特性有��
⑽離心泵應選擇在高效率區操作,你對此如何理解�
答:離心泵在一定轉速下有一最高效率點,通常稱為設計�。離心泵在設計點時工作最經濟,由于種種因素,離心泵往往不可能正好在最佳工況下運轉,因�,一般只能規定一個工作范�,稱為泵的高效率區�
⑾為什么流量越�,入口處真空表的讀數越大,而出口處壓強表的讀數越?�?/span>
答:流量越大,需要推動力即水池面上的大氣壓強與泵入口處真空度之間的壓強差就越�。大氣壓不變,入口處強壓就應該越�,而真空度越大,離心泵的軸功率N是一定的N=電動機輸出功�=電動機輸入功�×電動機效�。而軸功率N=QHρg/η� �N=恒量� Q�H之間關系為:Q↑H↓而�H↓P↓所以流量增�,出口處壓強表的讀數變��
� 離心泵的送液能力為什么可以通過出口閥的調節來改�?往復泵的送液能力是否采用同樣的調節方法?為什��
答:離心泵用出口閥門的開、關來調節流量改變管路特性曲線,調整工作�。往復泵屬正位移�,流量與揚程無關,單位時間排液量為恒定值。若把出口閥關小,或關閉,泵內壓強便會急劇升高,造成泵體、管路和電機的損壞。所以往泵不能用排出管路上的閥門來調節流量,一定采用回路調節裝置�
⒀ 試從理論上分析,實驗用的這臺泵輸送密度為1200 kg·m-3的鹽水,(忽略粘度影響),在相同量下泵的揚程是否變化?同一溫度下的離心泵的安裝高度是否變化?同一排量時的功率是否變化�
答:本題是研究密度對離心泵有關性能參數的影響。由離心泵的基本方程簡化式:可以看出離心泵的壓頭,流�、效率均與液體的密度無關,但泵的軸功率隨流體密度增大而增�。即� ρ↑N↑。又因為 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Hg↓而安裝高度減��
⒁揚程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答:它是指離心泵對單位重量(1N)的液體能提供的有效能量,其單位�m。即�1N重的流體從基準水平面升舉的高度�
⒃離心泵采用蝸牛形泵殼,葉輪上葉片彎曲方向與葉輪旋轉方向相反。試定性解釋以上兩部件采用此種結構的理��
答:蝸牛形泵殼,既減少流體動能的損失,又將部分動能軸化為靜壓�。葉片彎曲方向與葉輪旋轉方向相反,是為了減輕葉片承受液體的沖擊力,以免損��
� 泵的效率為什么達到最高值后又下降?
答:� �Q升高超過設計點后�Q�H的乘積就會減少所以效率會下降�
� 離心泵特性曲線測定時,兩轉子流量計如何使�?為什么?
答:兩轉子流量計開一關一,輪流使�,因為大流量會把小轉子沖擊到最上面,損壞轉子流量計�
� 啟動泵前,為什么先切斷排出管路測壓口至壓強表的通路?如何切��
答:為保護壓強表的指�,用夾子夾住通往壓強表的管子�
� 記錄實驗數據�,為什么同時取瞬時��
答:因為流量在波動,各表上讀數均在波動,為減少誤差,必須同時讀數取瞬時��